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全球和中国电子·IT行业市场剖析

日期:2025-02-03 点击量:

  国家将电子电器行业视为战略性发展产业,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驱动行业向技术升级方向发展,打造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产业结构★。

  IT主要分为三部分:软件★、硬件和应用。硬件主要指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软件包括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的各种软件★;应用主要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

  信创产业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对行业的发展进行支持。政策扶持对于信创产业发展推进的意义重大,我国信创产业竞争力不断突破,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2019年我国提出发展信创产业★,随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20年作为信创发展元年★,国家一连颁布五项政策对信创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相关规定★。2022年开始政策重点提及★“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国家信息化。

  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榜单”★,有28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上榜★,数量位列产业第一★,其中华为以8588★.3亿元的收入居榜单之首。

  IT行业即信息技术行业,又称信息行业,它是运用信息手段和技术★,收集、整理、储存、传递信息★,提供信息服务,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手段★、信息技术等服务的行业★。

  2014-2019 年间,相关利好政策频出,为电子行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2020 年 3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 23 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鼓励加快推进“智能+★”消费生态体系,为智能终端、物联网场景提供新的增长需求,产业链上端芯片厂商、中端模组厂商迎来大好机遇★。202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电子电器行业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全流程优化电子电器行业生产准入和流通管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大幅降度易成本,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促进技术产品研发创新和市场公平竞争,切实维护电子电器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推动电子电器行业高质量发展★。

  全球电子产业目前已进入智能手机创新的瓶颈期★,而 5G 时代的到来将创造万物互联的广阔应用场景,推动电子终端及上游元器件的创新升级★。相较于美国、日本★、中国台湾而言,大陆电子产业向上游材料、设备以及高端模组方面延伸有限,但向下游品牌终端的拓展卓有成效★,目前,智能手机品牌华为、OPPO、 vivo★、小米,电视品牌海信★、长虹、TCL,家电品牌格力★、美的等厂商已在世界范围取得了相当知名度和话语权。品牌终端的崛起能够为上游元器件★、模组以及材料设备厂商提 供★“研发—产品—盈利”的 正循环,为上游厂商进一步提升技术 竞争力、突破核心技术提供支撑。因此★, 电子产业将从以量取胜转变为以质取胜,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近年来★,在内外资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21年国内集成电路全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2018-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7%,是同期全球增速的3倍多★。不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仍面临产业基础薄弱、高端芯片供给不足等问题。下一步★,工信部将做好《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落实工作★,坚持融合创新,不断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推动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市场。

  “十四五”规划对于半导体产业做出重要指引★,并强调了第三代半导体的发展★。据此,产业内上市企业纷纷认识到高端产品研发★、实现国产替代的重要性,积极布局高端芯片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领域。

  全球化、多元化★、智能化★、高端化是现代电器行业发展主要方向★。Statista数据显示,中国占据是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市场★,2021年大家用电器、小家用电器市场规模占比达24.4%、20.2%★。 面对广阔的海外市场★,中国家用电器企业拓展空间仍大★,未来有待依靠突出的产品竞争力与经营管理优势继续深挖海外市场,提高市场份额;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快速城镇化时期已经基本结束, 目前城镇化率提高增速已放缓至每年1%左右。为了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家用电器企业纷纷进行多元化拓展。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日渐成熟★,★“智能化★”将通过智能单品和全屋智能家居两种方式★,不断赋能家居生活,提高家居使用的便捷性和交互化;此外★,进入第三消费社会为我国高端家用电器持续升级构建了大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获取★、传递、处理和运用信息的现代化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电子信息产业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加快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调整发展战略,可为我国各行业技术的提升奠定基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世界各国都努力加大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各种投入★,希望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并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复苏和发展。

  发挥大企业数字化牵引作用★。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增强工业互联网支撑作用。以金融为纽带★,优化大中小企业资金链★;以平台载体为支撑★,拓展大中小企业服务链等。

  全球家电的销售区域多集中于亚太、北美和欧洲市场。根据海尔智能家居集团上市文件披露的数据,2020年★,亚太地区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市场,零售额占比为45%★;其次为北美市场★,零售额占比为22%;欧洲市场的零售额占比紧随其后,为20%。

  自美国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后★,中国出台了多项行政法令★,以促进本土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不少成果,比如搞出了先进的量子芯片生产线年年末★,中芯国际就明确表示★,其自我研发生产的14纳米芯片生产设备已投入量产阶段★。在2021年,中芯国际的14纳米芯片生产良品率已达到95%,追赶上了台积电同类型产品的技术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的7纳米级别的芯片也已经小规模投产★。日本当前的制裁,会使中国投入更多的科研力量和资金,逐步实现芯片的完全国产化。

  从半导体企业数量的所属地分布来看★,广东省是半导体产业企业数量最集中的省份★,江苏省排名第二,其次还有浙江、山东等省份;从代表性企业的所属地分布来看,江苏省是半导体产业代表性企业的集中地,华润微、南大光电、江化微等半导体企业均分布在江苏省。与此同时,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均有代表性企业分布;从半导体产业园区分布来看,中国半导体产业园区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省相关产业园区分布最为密集,江苏产业园数量位列第二,浙江、福建等地产业园区分布也相对密集。

  目前,我国现存芯片相关企业超17万家★。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以3★.95万家芯片相关企业排名第一,江苏、山东分别有芯片相关企业1.51万家、7545家,位居前三。此后依次为浙江、上海、福建等省份;从城市分布来看★,深圳有2.16万家芯片相关企业,位居榜首。广州、苏州分别有芯片相关企业1.15万家、4433家★。此后依次为西安★、南京★、厦门等城市★。

  规划指出,以开源生态构建为重点,打造高水平产业生态;以软件价值提升为抓手,推动数字产业能级跃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网信企业发展壮大。

  电子是指电气工程的弱电部分,主要研究信息的处理★、变换;电器泛指所有用电的器具,如电视机★、电冰箱、风扇、电脑等,从专业角度上来讲★,主要指用于对电路进行接通、分断★,对电路参数进行变换,以实现对电路或用电设备的控制、调节、切换★、检测和保护等作用的电工装置、设备和元件。

  除了集成电路★,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的电子元器件则是支撑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

  提高自主可控水平。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数字政府建设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安全可靠技术和产品应用,切实提高自主可控水平★。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 2022年我国半导体设备的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有★:新加坡★、中国台湾、美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中国香港、越南★、印度★、泰国等。新加坡★、中国台湾和美国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地,市场份额占比超过10%。从单独国家或地区看,排名前十的国家或地区出口额普遍增长,仅中国香港下跌,其中印度、泰国的出口额同比增加超过100%★。

  日本经产省公开宣布将从2023年7月23日开始,对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实施对华出口管制措施。然而半导体产业是日本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中国市场恰恰是日本最主要的半导体出口地。在2022年★,日本出口中国的半导体制造设备总金额超过8200亿日元,占到了日本对外半导体设备出口总额的30%。

  从手机成品的角度看,中国、东南亚及南亚目前为主要生产地,但欧美等占消费端近4成★,生产与消费存在一定错配。从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发展超10年★,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链分工相对明确,以智能手机为例:欧美主供核心半导体器件及精密通讯器件;日韩主供面板★、存储及CIS、MLCC等核心零部件;中国则聚焦零部件供应★、整机组装等领域★,中后段环节产业配套相对完善;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的印度、越南以承接消费电子零部件供应和整机组装为主,菲、马、新★、印尼则各有侧重。从主要产业链公司的布局来看,目前亚洲仍然是消费电子制造公司的主要聚焦区域★,部分消费电子龙头公司已经形成了东亚/东南亚/南亚制造+亚欧美研发+全球销售的全球化布局。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的主要业务包括:ICT基础设施业务、终端业务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并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趋势中领衔发展。

  半导体是指在室温下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信系统、医疗仪器等领域;芯片是电子技术中实现电路小型化的一种方法,通常是在半导体晶圆的表面制造。

  从进口来源国看,2022年,我国半导体设备主要进口国家或地区有: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荷兰、马来西亚、德国、奥地利等★。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是我国重要的海外进口地,其中日本的进口占我国进口总额的三分之一。排名前十的国家或地区进口额普遍下滑★,美国、韩国★、荷兰下滑比例超过20%;仅马来西亚、奥地利两个国家的进口额同比增长。

  规划指出,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方面,要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强化关键产品自给保障能力。